close

忘不了的童年的玩意,是一輩子的成長經歷。究竟什麼年齡段算童年,說法不盡一致,有的說十四歲之前,有的說十八歲之前。自己理解,前者較為合理。因為十八歲之後已經步入成年,那樣顯然就缺少了少年時代。
自己上學較晚,八歲時哭著鬧著要上學,無奈家裡非讓再領一年小四歲的妹妹。所以到了九歲才如愿,而且沒上過“育紅班”,直接跨進一年級。雖然已經九歲,但剛入學時,連拼音字母a、o、e都寫不成。這說起來一定會讓現下的同齡孩子嗤笑。
這裡記述的,可說是童年的童年,即上學之前的事情。上學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事不便再干,或者已干不出來。用趙本山短劇裡的台詞來說︰大人誰能幹出這事呢﹗
玩,絕對是孩子的天性,自己的童年自然也不例外。小時候,農村家庭多數較為貧困,沒有多餘的錢為孩子買玩具──即使有錢,也找不到賣的地方。玩具多是家長做的,簡陋而且粗糙。有時自己也做,當然,做出來的東西,像艾狄生的小凳子一樣,更加不堪入目。
小時候玩過的項目,木扭(陀螺)、鐵圈、琉璃蛋兒(玻璃球)、彈弓、火柴槍之外,記憶較深刻的當屬硬模子。
現下偶爾說起兒時的朋友,就說“光屁股長大”或“一起玩尿泥長大”的,都比較形象。那時,因為物質匱乏,小孩子──尤其小男孩兒,一到夏天,光著屁股一起玩的情景,司空見慣,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一起玩尿泥長大”也很切貼。孩童時代,對事物認知淺薄,沒有衛生概念。再說不是還有喝“童子尿”治病的嗎?但就自己的記憶來說,那時並不缺水,玩尿泥的情況不能絕言沒有,但多數時候還是用水來和泥玩。
泥巴主要有兩種玩法,一種是用泥巴賭輸贏,往往弄得滿身是泥。另一種就是硬模子。
所謂模子,就是泥質的模型,形狀有方有圓,也有長方或橢圓的,最大不過大人手掌心,濃度一般兩三公分。模子上面的內容五花八門,既有人物,也有花卉,還有各種動物。
模子的原樣,想來是大人──起碼是較大的孩子從什麼地方用泥巴拓下來,晒干後作為玩具提供給小孩子的。因為圖形的邊緣光滑,圖案精美,不像是自己刻的。
硬模子,就是用泥巴做成與原模子相同的形狀,再用原模子將圖案印在泥巴上,晒干後形成新模子。原模圖案如果是凸出的,新模子自然會凹下去;原模子是凹陷的,新模子一定是凸出的。
用於硬模子的泥巴,也有講究,並不是隨便什麼土都行。一般的土,黏性不夠,印出的模子必然不夠結實。所以往往選擇黏性較強的膠泥。還有一種黏性更強的紅土──紅膠泥,可惜不容易找,僅在村北兩三裡處的一段河裡出產。
為了使模子更加結實,也有晒干後再燒成磚質的,這樣即便掉在地上,也不容易碎。但那時候,農戶煮菜多燒柴草,溫度達不到,所以還是玩泥模子的時候多。小朋友之中,一旦誰有了新模子,不出幾天,別人也會用它繁殖出自己的模子。
經常玩泥巴,滿手甚至滿身是泥屬家常便飯。但在那時,實在沒有可玩的,家長們也都比較放縱孩子,手上身上的泥,吃飯時洗洗就是了。孩子們呢,則在不知不覺中,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屎殼郎,本地俗稱“屎巴牛牛”。挖屎殼郎是上學之前經常干的事情之一。這種現下認為極臟的東西,當時卻給自己及同齡孩子帶來無窮樂趣。
春夏之交,與兩三個同伴,帶著鐵 ,到田間地頭或麥壟上,一定能發現一堆蓬鬆的土,將土移開,就發現屎殼郎的窩。用鐵 慢慢地、一層一層將土剝去,就能把隱藏在窩裡的屎殼郎找出來。
從形狀上,屎殼郎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現下常見的,我們給它取名“皇帝”;另一種頂部帶尖角,獨角獸一般,我們稱之為“丁官兒”;還有一種形狀較扁,兩個前腿呈鋸齒狀,是我們最為討厭的“鍘刀片”。這後一種一般是不要的,或扔掉,或直接將它踩死。
如果順利的話,半天時間,總能挖十幾甚至幾十只。捂在手裡,它四處亂拱,手掌手指受不了。所以一般都要準備一個盒子,用來盛裝這些“勞動成果”。
更讓現下的孩子匪夷所思的是,我們當時竟然還把它當美味,一飽口福。當然不是生吃,一般都是在火上燒熟,把殼去掉,吃裡面的肉。負責為我們燒製的是同伴的祖母,我也叫老奶奶的。我們挖回去後,她就找些柴草,將屎殼郎燒熟,並教我們怎樣去殼和取肉,尤其是什麼地方不能吃。當時她的年齡已經七十歲有余,不再下田干活。現下對她的印象已經非常模糊。
看來在那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甚至現下都不敢想的東西,都可能成為孩子們的口中美味。
孩子們都喜歡小動物,小貓小狗小兔之外,天上飛的如麻雀、蜻蜓,地下跑的如蚰蜒、螞蟻,水裡游的如魚蝦、青蛙,無不在喜歡之列。蛤蟆是本地對青蛙和蟾蜍即癩蛤蟆的統稱,更具體地說,青蛙叫“青衣蛤蟆”,蟾蜍叫“疥蛤蟆”。夏天的晚上,村裡池塘邊,總會有青蛙從水裡爬到岸上,呱呱地叫著。雨後往往叫得更加厲害,呱呱聲此起彼伏,讓人心情煩亂。捉青蛙有時到村外的渠上,有時在村裡的池塘邊。它們往往在水邊的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旦聽到人的腳步聲,便立刻一竄,跳入水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那跳水的姿勢,儼然是天生的跳水運動員。所以在捉它們時,必須躡手躡腳,千萬不能被發現。快到跟前時,再突然襲擊,猛撲過去。即便如此,往往還是人家竄起的動作更加麻利,十有六七會撲空的。有的青蛙也鑽在水邊的泥土裡,並不深,只淺淺的一層,用手將泥土一扒,立刻露了出來。如果動作稍慢,也會被它們逃脫的。有時,根據叫聲,來判斷其所在的位置。青蛙的叫聲跟蟾蜍不同,後者叫起來一聲一聲的,每聲拉得都較長;青蛙叫聲連續而緊湊。疥蛤蟆因為樣子嚇人,聽說還有一定毒性,我們一般是不捉的。不過在蝌蚪剛脫去尾巴不久,不容易判斷是青蛙還是疥蛤蟆。相信這時候,即便是疥蛤蟆,毒性也不大,因為從來沒有聽說誰玩這個中毒的。
那時候,已經知道青蛙是“益虫”,捉住他們只是玩,不稀罕了,再放掉。疥蛤蟆就沒這么幸運了,因為其滿身的疙瘩,樣子令人憎惡,發現後往往用石塊將其砸死。現下想想,自己小時候也是作惡多端,殺生不少。
八歲那年夏天的一天,自己正光著屁股在離家不遠的池塘裡玩水,一位比自己大三四歲的哥哥在池塘南岸捉青蛙,自己便從水裡淌過去幫忙。往岸上爬時,突然感到左膝一陣劇痛,爬出水面時,鮮血立刻染了滿腿,膝蓋上被水裡的碎玻璃劃了兩道大口子,痛得嗷嗷直哭。幸虧一位本家大伯路過,抱著自己送到村衛生所。最終口子縫了十來針,很長一段時間不能下地,每天躺在家門口生產隊閑置的豬窩棚上,與來看望自己的小伙伴說話。
至今,忘不了的童年的玩意,當年口子的疤痕還牢牢印在自己的左膝蓋上,成為小時候頑劣的永久印証。
清淡宜人是揚州美景 摸不著邊際 只爲成就一個好女人 疲憊沉溺遊戲中 各自奔向自己的路 總會有些人 一個人一盞燈一夜 不停的演變愛的角色 一個人能幸福嗎 浪漫是抓住一瞬間的幸福 再見已不是朋友 洗淨心靈的力量 同學之間的純真友誼 藍天白雲海岸線 在日光無情的炙考下 浩瀚宇宙的未知生物 連心情也隨著陰雨天 夏逝我的過去 陪伴在身邊久了 對我的老師道一聲感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leishashun 的頭像
    saleishashun

    cow gate牛欄牌奶粉

    saleishash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